稻田种稻又养螺, 这个种养模式值得点赞

三龙创业 阅读:461 2023-11-24 06:04:53 评论:0

稻田养螺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农业理念,利用稻、螺共生方式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,把种植水稻与养殖田螺有机的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。通过田螺在稻田中活动及物质交换,增加水稻根部的溶氧与营养物质吸收,田螺的排泄物能为水稻补充肥料,促进水稻的生长,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;水稻能为田螺提供一个良好的避暑环境,从而实现稻、螺共生互惠互利的小生态。

一、材料及方法

1.养螺稻田选择

稻田选择山冲源头的田块,水质清新,排灌方便,周边无任何工业污染。田埂加固不漏水,试验实施稻田养螺面积100亩。

2.稻田的改造

1月对稻田翻耕除草,加固加高原来的田基,高50厘米,宽50厘米,以方便行动。在距离田基内侧处,沿四周挖50厘米宽、30厘米深的回型环沟,田面上每隔300厘米留出一条宽60厘米、深30厘米两头与环沟相连的纵沟,便于投喂饲料和晒田管理时田螺方便进入。每块田建立独立的进、排水系统,且管道对角方位设置,利于田内水流动交换充分;进水口要用网过滤,防止敌害生物,如:鱼类、福寿螺等进入;排水口使用弯头制作,通过扭转弯头达到调节水深度;排水管要加上网片,防止田螺外逃 。

3.稻田消毒与基肥准备

螺田改造好后,在放种螺前10天要进行除敌害与消毒。每亩用生石灰30千克加水对环、纵沟及整块田面进行泼洒处理。放种螺前3天用腐熟的有机粪肥做基肥,每亩施肥200千克。投放基肥既能繁殖培育天然饵料,为田螺生长繁殖提供充足饵料,又能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底肥。

4.种螺投放

田螺种的放养时间为1月下旬,宜选择当地周边种螺,尽量减少运输损伤。螺种要求体质健壮,无病无伤,螺壳完整外表干净。规格每公斤50只左右为宜,个体过大田螺较老,寿命有限;个体太小的种螺怀卵量少。放养量每亩100公斤,螺种要轻放、均匀投入沟内,放种时要认真分辨,及时挑出混在螺种里的福寿螺,以免造成灾害。

5.水稻品种选择与种植

当地气温高日照长,水稻通常可以种植两糙。为降低水稻种植对田螺养殖的影响,减少第二糙的播种工作量,宜选择再生稻品种,如:中浙优1号。该品种具有生长期长、抗病力强、抗倒伏、分蘖力强、熟期适中且高产稳产。3月20日左右浸种育秧,24日左右播种,每亩播种量1公斤。

6.田螺养殖管理

(1)田螺养殖的饵料

种螺投放初期以发酵过的有机基肥作为饵料,随着水温升高,幼螺大量出生,需要补充外源营养物质,逐步加大饵料投喂量。饵料以植物性原料为主,如:花生麸、玉米粉、麦麸、米糠等,这些原料要经过粉碎并发酵处理,添加EM菌效果更好,可大幅提高田螺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。

(2)饵料投喂

根据田螺生长速度、天气情况以及水温来确定饵料投喂与数量。一般情况下,雨天气压低、溶氧不高不投喂;20~28℃水温是田螺的最适合生长温度,每2天投喂1次,投喂量为螺体重的2%~3%;水温在15~20℃与28~30℃时,每3天投喂1次,体重投喂量为螺体重的1%;水温低于15℃或高于30℃时,不投喂。

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,如发现螺厣缩入螺壳较深,则表明田螺营养不良,需要加强饵料投喂数量;如果发现螺厣突出,螺壳生长跟不上,则需要减少投喂,防止营养过剩。

(3)螺田水质管理

保持螺田中水质肥沃,适时加施发酵过的有机肥,可减少饲料投入成本。春季水温逐步回升,螺田水深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,通过光照提高水温,促进田螺繁殖与生长;养殖中期,正是高温季节,当水温超过30℃时,则要及时启动避暑措施,加深螺田水位,并且每天加注新水达到降温、增氧效果;也可以提前在田边搭棚,栽种百香果或瓜类实现遮荫效果。

(4)田螺疾病预防

稻田养田螺属于自然生态养殖,管理得当一般很少生病。预防方法:每隔15~20天,每亩用生石灰3千克兑水进行水体消毒与补钙。

7.田间、水稻种植管理

坚持经常巡田,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,特别在雨天前要对进、排水孔及堤埂进行严格检查。稻田防虫主要以黄板与太阳能灯诱捕为主,由于田螺对药物敏感,养殖全程不得使用农药。水稻种植也不使用化肥,依靠螺田基肥及后期追加的发酵农家肥与田螺粪便为主。在日常巡查中,如发现早上田螺集团浮头、水质透明度低,多属于缺氧问题,应加注新水并做好消毒工作。在水稻返青后25~30天开始晒田。晒田前,要合理控制排水时间,避开太阳最猛烈时段晒田,晒田结束后及时恢复水位。水位控制调节,以水稻生长为主,兼顾田螺生长要求。在放养初期,田水可浅,保持在田面以上10厘米左右即可。随着田螺幼仔的长大,需求活动空间加大,以及水稻抽穗、扬花、灌浆需要大量水,水位可以控制在20~30厘米左右,直至到收获。在高温季节中,要加深水位,加大换水量,防止水温超过35℃以上造成田螺伤亡。

8.水稻收割和田螺起捕

(1)水稻收割

水稻于8月10日、10月18日分早、晚糙2次收割。为了避免机械化操作损伤田螺,宜人工收割形式进行。早糙收割要留置20厘米左右有禾杆,确保水稻再生有需要。

(2)田螺测产

12月中旬,采用随机采样的方式,对已经收割水稻的田螺进行测产。具体方法是:先将待测的稻田水放干,然后把1平方米的木框多次随机抛入待测产的螺田里,把框内的田螺全部摸出,洗净称重,计算出每平方米的产量。

二、试验结果及效益分析

经过11个月生产管理,田螺于12月18日进行测产。田螺产量为公斤,产值42.12万元,平均亩产量351公斤,平均亩产值4212元。

水稻年产量为公斤,产值15.01万元,平均亩产561.2公斤(其中:早稻平均亩产351.5公斤;再生稻平均亩产209.7公斤),平均亩产值1501元。

田螺、水稻总收入57.13万元,除去螺种、肥料、稻种、田租、设施改造和人工等成本总计36.29万元,总利润20.84万元,亩均利润2084元。

三、小结与讨论

1.实践证明稻田是田螺适合生长环境,稻螺种养结合具良好经济与生态效益。首先,田螺爬行与钻泥活动为水稻根系松土和透气,增加根部营养物质交换,田螺摄食有机碎屑、饵料后,排出粪便给水稻提供肥料,有利于水稻生长;其次,水稻又为田螺提供攀爬、遮荫和栖息环境;此外,田螺养殖可以倒迫水稻种植实现不用化肥、不施农药,提升产品品质,提高稻田综合收益,达到提质增效目的。

2.种养出来的大米、田螺均为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,满足了广大消费者“舌尖上的安全”需求。

3.在试验中发现,种养前期一定要及时彻底清除稻田里的福寿螺,否则,福寿螺极易泛滥成灾。试验田有一小块清除工作不彻底,福寿螺凭借自身生长速度、运动速度、抢食能力及离水繁殖优势,挤占田螺的生存空间与饲料。后期即使加强清除工作力度,但相对其群体繁殖数量上的优势,清除效果不理想;同时,水稻长起来后,更增大了清理难度,最终造成这块田的田螺减产。稻螺综合种养中如何防止福寿螺入侵、泛滥,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。

广西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吴海贵

声明

版权声明 1、本站文章为原创请勿转载盗用 本站少部分学习教程、软件等仅限用于学习体验和研究目的;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联系QQ 5959693 马上删除

排行榜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