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: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历史是否会重演呢?

三龙创业 阅读:543 2024-03-04 07:03:48 评论:0

不会,因为目前我们的雷的TNT含量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,就算重演也不是当初的日本能相比的。

这个雷炸出来不是之前日本那个量级的。

别的答主都说了的问题我就不说了。

说两个其它答主没说到的。

1.现在说拖以时间换空间,但是日本可没有计划生育,再过10年就是我们人口结构最畸形的时候2035年这批没有受到计划生育的多姊妹的一代人就基本全部退休了,现在他们还在上班还在对经济做出贡献,10年他们就变成拿钱了,从交钱变成拿钱,大家都学过数学,从等式左边移到右边是变了多少。

到时候不说地产的事,养老压力基本上是1:1而且也是因为生育率下降,远期买房供需关系也下降。物价最根本就是供需关系,别说什么政策,政策不可能大过最基本的供需关系。有的人就是把政策看的太重,政策有没有用?有!但是政策不可能大过于天,要是政策能无敌那哪里还有这么多问题?

2.日本当时有不少跨国企业,跨国企业其实就是文明社会对外的收割机,举个韩国财阀的例子,你们天天说韩国财阀,草菅人命,玩女星,把持朝政等等行为有没有?有!但是韩国财阀们给韩国提供了80%的GDP占比。

别的企业不清楚,之前研究过苹果公司,假设你买一个6499元的苹果手机,里面材料费生产费大概1500元,我们国内各项税收加起来1500元,研发费800-1000元,美国政府税收600-800元,苹果公司利润800元左右,剩下就是宣传运营等成本。

仅仅一部苹果手机美国政府就有600-800块的税收收入。

这些跨国企业在国内上税,政府是可以拿这笔钱来还国内债务的,我们这边,谁能说出一个行业龙头的跨国企业吗?

在说个点我们经济很大部分都是内循环,很多经济政策国外能用的我们都没用,比如发债,贷款,只要别人不来贷款买我们的债,现在整个中国,经济的角度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。

我们用的人民币和国际上对外币的人民币不是同一个人民币。

2022年数据我们的债务310万亿,全部的外币储备不到2万亿美元,外加各种在外资产换算成人民币也就20多万亿人民币,然后2022年全国财政收入20.37万亿。

也就是说现在的债务全国人民一起还,所有吃公粮的公务员,事业单位,国企央企街道办,外加各种编外人员,全部开始光合作用,财政变铁公鸡只进不出的还债都要还14年,这还不考虑银行的利滚利。

如果我们的外汇没了,那国际上人民币就是废纸了,那到时候在座各位手里的人民币就跟当初的法币金圆券没区别了。所以我们现在也有了外汇管制。

历史总是重复的,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历史上出现过的,不外乎两条路,

1.恶性通货膨胀外加银行大规模倒闭赖账,不管你有钱还是有债的全部赖掉,相当于重新洗牌。比如之前的08年希腊,休克疗法的毛子,美国的08年次贷危机。

2.三德子,我们现在的情况跟1929年-1930年的三德子出奇的像。

最后说一下广场协议到底给日本带来了什么

广场协议你说是美国搞了日本,这个你说是也是,不是也不是。

是就是没让日本继续吹泡沫然后像我们一样。

不是也是提前刺破泡沫让日本爬的还不够那么高摔的还不那么疼。

美国是赚了这先不聊,没美国什么事就单说广场协定中的日本。

日本如果继续房地产搞下去到今天我们这样是迟早的事,很多人认为,美国通过这个协议,逼迫日元快速升值,最终导致日本爆发泡沫危机。这是美国狙击日本的阴谋。当时美国和日本还在打贸易战(所以说到中美贸易战其实还别愤愤不平,狗和狗主人都打贸易战就更别说我们了),如果把这个背景加入,阴谋论可信度增加了不少。

而且广场协定日本自己都是积极想签订的。原因是什么?除了以上说的原因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,跟日本国际化战略有关系。当时,日本制定了国际化战略,帮助日本企业向海外扩张。

为什么要走出去呢?

原因有两个:

第一,70年代石油危机,日本化工、钢铁等重工业面临巨大挑战,日本政府意识到必须产业转型升级,将这些高耗能产业转移到亚洲其它国家。

第二,当时美国和日本长期打贸易战,汽车、电子等企业不得不跑到欧美国家投资。

日元升值,可以提高日元的对外购买力,帮助日本企业在海外大规模投资和收购。所以,日本很主动干这事。

根据广场协议,日元每年要对美元升值5%,日本财长竹下登甚至说:“日元升值20%都OK。”

广场协议签订之后,日本企业果然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,在美国买地、买工厂、买银行甚至把洛克菲勒中心都买下来了。

1985年广场协议后,日本政府一边答应美国,日元对美元升值;另一边在国内不断降息,实施超低利率政策,大肆发放日元。这好比什么呢?我打个比方,在一个牌桌上,一边筹码兑换比率在上升,一边我还给桌面下给自己人开小灶、递筹码。

日本央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

广场协议签订后,日元对美元汇率一路走高,到1987年11月,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从242快速上升到到120,相当于翻了一倍。

这对日本出口制造业带来明显的冲击,日本出口规模在1985年四季度到达巅峰,然后迅速下降,连续两年萎缩,到1987年四季度才触底。日本央行为了拯救出口制造业,决定下调利率降低制造业的融资成本。

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一年时间,日本央行连续五次下调贴现率,

从4.5%下降到2.5%。这是什么水平?我查了一下。2.5%,是日本历史上贴现率的最低水平,也是当时国际最低水平。

在这段时间,日本银行释放了大量的贷款,经济杠杆率大幅度增加。但是,这些货币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,而是流入日本的楼市、股市,资产泡沫迅速扩大。

到1989年底,日经指数接近3万9千点的历史峰值,股票总市值超过了611万亿日元。当时,东京银座的土地拍卖价格超过30万美元/米,卖掉东京一个广场,就可以买下美国加州。

日本人真的走出去,在全球、在美国到处“买买买”。日本央行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和日元升值政策,日本企业一边从银行那里获得廉价的日元,另一边因为日元升值可以换取更多的美元,然后在全球大买特买,买到美国人都有点心慌。

有人会问:日本央行超发日元,日元为什么不会贬值,反而升值了呢?

原因有两个:第一,当时日本、美国都还不是完全自由汇率,价格机制不灵敏,日本央行在干预日元升值,美联储在干预美元贬值,这阶段美联储正在快速降息,反向支持了日元升值。

第二,日元长期以来被低估,日本长期压低日元汇率支持出口,这时日元快速升值其实是一次报复性修复。

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信息:

其实,当时,德国也采取了跟日本类似的政策,一边推动马克快速升值,一边在国内降低利率,把利率降低到3%。结果也跟日本差不多,出口快速回落,资产泡沫后趋势明显,只是没有日本那么严重。

这个时候,日本和德国不知道泡沫风险吗?

当然知道。那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呢?

他们其实迅速地采取了行动。这个行动就是前面说到的卢浮宫协议。就在1987年的2月,美国、日本、德国就一起签署了卢浮宫协议,希望共同干预,稳住日元和德国马克,不要继续对美元升值了。

怎么稳住呢?

德国这边行动更加迅速,利率从3%快速上调到6%。这个时候,日本央行再次犯了一个致命错误,他们行动迟了。为什么?

德国央行大幅度加息,导致马克对美元汇率大波动,引发了市场恐慌和蝴蝶效应,美国爆发了著名的“黑色星期一”。

1987年10月19日这天,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开盘后三个小时内,狂跌508点,5000多亿美元的市值瞬间蒸发,这是美国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,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。

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快速出手、力挽狂澜,采取了短暂的降息来应对危机,给市场输入流动性和信心。“黑色星期一”之后一年内,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比较谨慎,而日本央行就更加谨慎,甚至可以用保守来形容。

在卢浮宫协议之后,日本央行两年多时间没有加息,一直维持2.5%的超低利率,一直到1989年5月份开始加息。

这时,看到资产泡沫失控,日本央行开始着急、迅速加息,一年多时间里,贴现率从2.5%拉到6%。

日本经济泡沫什么赚钱_泡沫经济的日本_日本泡沫经济后致富的

这是自杀式操作。1990年,日本央行大幅度加息,偿债成本大增,市场流动性紧张,最终刺破了经济泡沫,引发了金融危机,日本经济长时间陷入低增长。

如今,30多年过去了,日本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还没有恢复到泡沫巅峰时期,日经指数从2012年开始持续上涨,最近突破3万1,但还是没有恢复到泡沫巅峰时期。

有人说,这是日本央行主动刺破泡沫。其实,没有哪个行长敢主动刺破泡沫。格林斯潘曾经跟伯南克说过这么一句话,大意是:紧缩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风险,但是这项政策最终会不会触发风险,这是不能确定的。

好的,我做个总结,有两点:

第一点,广场协议不能算是美国对日本的阴谋,它跟日本泡沫危机有关系,但泡沫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还是日本央行错误的政策,先是超低利率政策,后是错过了加息的机会,最后激进加息。

第二点,广场协议、卢浮宫协议以及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,这些对汇率、利率的干预行为,在短时间内引发了两大危机:一是1987年美国股灾,“黑色星期一”;二是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。

这让我想起了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。他们结合了威克塞尔和累积过程理论,以及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理论,认为,央行主导的实际利率,是经济周期的根源、是经济危机的根源。

他们的解释是,央行把实际利率压低到自然利率之下,廉价的利息刺激企业扩张,大量投资长周期的高阶资本品;

当央行加息时,把实际利率上调到自然利率之上,偿债成本增加,长周期投资的高阶资本品被迫市场出清,资产价格大跌,还可能出现债务风险。

这个过程,正是日本经济从1985年到1990年经历的过程。

日本真的“失去了三十年”吗?

我们知道,泡沫危机之后,日本经济增速迅速下降,然后持续低迷,日经指数一路下滑,一直跌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,从3万8千多跌到8千以下。千禧年的时候,大家总结说,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。后来发现不对,低增长一直持续,然后说失去了二十年,现在又说失去了三十年。

我们看数据,1994年,日本的GDP是5万亿美元左右,2020年,还是5万亿美元左右。泡沫危机之后到现在,日本人均GDP一直在4万美元上下波动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,最直观的感受是,风靡一时的索尼、松下等电子产品、家庭产品,在市场上消失了,中国的美的、格力、创维取代了他们。

日本这三十年到底经历了什么。

泡沫危机爆发后,最开始,日本人并没有意识到,日本的经济高增长时代就这样结束了,大多数人还是认为,只是股票价格下跌、房价下跌,跌了之后它会涨回来。1995年、1996年经济和股市稍微恢复一些,但是1997年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。

整个90年代,日本人经历了过山车的时代,是一个风格切换的时代。日本家庭从过去的大手大脚花钱转变为精打细算,日本企业从过去的“买买买”模式,转变为“卖卖卖”模式,从大规模借钱,转变为还钱、存钱、回收现金流。

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将这种现象定义为“资产负债表衰退”。什么意思呢?他发现,从1995年开始,日本企业从过去的利润最大化集体转向负债最小化。虽然当时的短期利率接近零,但是企业不但不借钱,反而在加速还贷。到2002年,净负债偿还额已经上升到30万亿日元。

当下中国人其实很容易理解资产负债表衰退。泡沫危机爆发后,资产和收入大缩水破坏了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,负债率大涨,这个时候,企业不是忙着贷款、忙着赚钱,而是忙着卖掉劣质资产、卖掉不赚钱的业务,忙着还钱、忙着存钱,修复资产负债表,想方设法活下去。

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,市场出清的速度加速,索尼、松下这些日本大企业把大部分不赚钱的终端业务都卖掉了。现在,我们在市场上基本上看不到日本的电子产品和家庭产品。

上面这段,就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故事。

但是,下面我要讲的,可能很多人不熟悉。在这个阶段,日本其实在艰难的转型。怎么转型呢?我重点讲两个转型:

第一个转型,往上游核心技术领域、基础科研领域转型。

日本企业卖掉了不赚钱的终端业务,转向化学材料、精密制造、核电、新能源、半导体、机器人等上游及核心领域转型,将资源集中在核心技术研发上。

比如,松下从家电转向汽车电子、住宅能源,夏普转向健康医疗、机器人、智能住宅,东芝转向大型核电、氢燃料电池,日立转向电梯、智能电网,安川电机原来做马达、发动机,后来转向工业机器人,现在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。

索尼的转型是最晚的、最艰难的,索尼比较成功的转向医疗仪器,他们的医疗内窥镜现在在全球占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。

日本政府为了配合日本企业的技术转型,大力投资基础科研。在六七十年代,日本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大量投资基础设施、投资制造业,但是,泡沫危机之后,日本政府只投资科研。

从1990年开始,日本对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就是最高的,到了2015年,科研投资接近政府财政收入的3.5%。

1995年,日本制定了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,增加科研经费,计划培养1万名青年科研负责人。到2015年,这个计划已经实行到第四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日本在基础科学上积累了雄厚的实力。20多年来,日本获得诺奖20多个,几乎每年都有一位诺奖获得者。

基础科学是应用性技术创新的上游,日本政府对基础科学的投资,帮助了日本企业转型升级、提升技术水平。比如,日本政府支持化学材料研究,这项研究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技术。现在,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方面处于顶尖水平。

从技术竞争力的角度来看,日本企业的转型是成功的。现在,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材料、医疗技术、精密电子、生物科技、大型核电、氢燃料电池、电力电网、机器人研发等上游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还是很强的。

接下来,我们看第二个转型,那就是制度改革。

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体系,二战后,政治制度、法律体系又进一步改革。但是,一直到1990年代,日本的制度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。

1996年,桥本龙太郎担任首相,开始着手改革。199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《改革基本法》。然后,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修订,结果是几乎修改了所有的法律。一些学者称这次改革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开国。

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主要源于金融体系,金融政策失误制造了金融泡沫,所以,这次改革首当其冲是金融制度,日本政府提出的是金融大爆炸改革。这是模仿80年代后期英国的资本市场改革,提出要把东京打造成一个自由的、透明的、全球化的金融市场。

日本推动了金融市场化改革,1995年日本实现利率自由化,1998年实现外汇自由化,日本金融市场彻底开放,打造开放自由的金融市场。这促进了日本金融的恢复,最近十多年,日本金融资产有国际避险的属性。最近,日本股票大涨跟大量国际资本买入有关系,巴菲特提前两年就买入了,又大赚一笔。

1997年以后,日本修订了银行法、保险法、信托法、金融商品交易法等所有的金融法律。同时,金融制度改革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,打破了二战后形成的“护送船团方式”的金融体制。

“护送船团方式”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,就是“大而不能倒”的制度。二战后,日本形成了三井、三菱、住友等六大财阀,他们控制着银行、金融业务。而“护送船团方式”,不允许金融机构发展过快或者破产,实际上保护了他们。

但是,这次改革打破了这一点,1997年,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,大型银行北海道托殖银行相继破产。这标志着二战后的旧金融体制土崩瓦解。日本金融改革和制度改革也促进了日本的经济转型。

到这里,我做一个总结:

从宏观上来看,泡沫危机之后,这三十年,GDP规模和人均GDP没有增长,CPI长期在2%以下。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失去了三十年。

但是,从微观上来看,日本的企业在经历过艰难的转型后,技术水平比之前更强,现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,尤其是在上游技术领域。另外,日本家庭的消费福利肯定要比三十年前高,虽然人均GDP还是4万美元、家庭收入增加不多,但是三十年前用的是“大哥大”,现在用的是智能手机,消费福利也有很大的改善。

你看,宏观和微观放在一起似乎是矛盾的,日本经济这三十年,更强了还是更弱了、进步了还是倒退了,算不算“失去”?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定义为“日本之谜”。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?

我理解是,过去三十年,日本的经济、科技和家庭的消费福利,肯定是增长了的,但是没有在GDP中体现出来。

为什么呢?

原因是,泡沫经济时期推起来的GDP水分太大。1985年才1.4万亿美元,1990年就到了3.1万亿美元,翻了一倍多。这里面货币泡沫太大。

泡沫危机爆发后,其实是在暴力去泡沫、挤水分。1995年利率自由化后,1998年外汇自由化以后,资本可以自由流通,日本的国内资产开始接受国际定价,从这个时候开始,日本的GDP,以美元计价的GDP,越来越真实。

所以总结,日本广场协议虽然暴力,残酷,但相当于去戒毒所强制戒毒。现在我们的情况是,地方政府还想吸土地财政,但是身体已经遭不住这么吸了,在吸就得死了。然后又没有魄力强制戒毒也戒不了,土地财政已经跟国运绑上了。

什么供给侧结构改革,这个改革那改革,提出来不下余10年了吧,一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,土地出让金还是占比35%以上,有的地区能达到45%以上,那这改革改了个撒?现在是这35%需要找别的行业来替代--没有。少了这么多财政收入,还要还债,债还在利滚利。

说实话现在还在讲什么后人智慧的真的就在放屁!别说后人智慧怎么样,这生育率马上连后人都要没有了还智慧呢。除了我上文说的解决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解决?那些说后人智慧的你说一个出来呀。

然后就是你们整天说的日本人是美国的走狗,是走狗没错,但是当狗也有当狗的好处啊,只要主人还在起码主人要给饭吃啊,饿不死啊。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的时候,可以去它美爹哪里去要钱,去贷款啊,他美爹要给他钱要贷给他啊。

我们呢?现在美国在跟我们加速脱钩,加速脱钩我给不懂的翻译一下就是雷炸的时候,伤不到他美国。然后我们真难的时候你们觉得美国会像对日本一样对我们吗?

然后就是某音上一群大专学历及其一下的,美国跟我们脱钩好啊,我们自食其力,呵呵,他们还以为活在大清,在全球化时代,还指望着闭关锁国,靠他们种地就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?

纯粹一点经济都不懂,自己对比一下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国家经济增长是怎么样的。而且以现在国内的水位,只要我们现在出口制造业挣不到外汇了,水漫金山就只是时间问题。

所以回到问题,我们现在遇到了跟1990年日本遇到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,那何谈重演?

其实我们08年16年是有过两次机会的。

声明

版权声明 1、本站文章为原创请勿转载盗用 本站少部分学习教程、软件等仅限用于学习体验和研究目的;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联系QQ 5959693 马上删除

排行榜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